“食色性也”,談到兩性,不可避免的要談到性這個問題。不過,在享受性的同時,也不得不說一下可能帶來的風險,很多人想到的是意外懷孕這個問題,畢竟人類是少數的幾種在不繁殖的時候依然享受性愉悅的動物,所以避免意外懷孕是兩性生活中的一箇重要操作。
目前常見的避孕方式包括避孕藥、安全套、帶環和結紮等。
其實一般來說,從避孕可靠性上,避孕套之類的物理避孕措施其可靠性是要低於使用藥物和宮內節育器的。
所以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避孕措施。
當然,很多人傾向於安全套。
其實在安全套目前細化了很多。
比如,從厚度上,有不同的厚度,價格上嗎,薄的更貴。
不過,太薄了,也可能導致破裂的風險增大,此外,還會出現敏感太強引發不適的問題。
於是,就有了專門做厚的安全套。
同時,爲了讓安全套體驗感改善的,比如增加顆粒螺紋設計的,或者比如玻尿酸可以讓潤滑效果更長效,潤滑體驗接近人體分泌的水感,在親密之中不油膩
而對於避孕藥來說,反而可選要少一些,常見的媽富隆、毓婷之類的是避孕藥選擇。
但是,這遠遠不夠。
還有一箇容易被忽視卻非常重要的風險,那就是:性相關疾病。
在發生性的過程中,會出現兩人的親密接觸,這種親密接觸就容易導致那些傳染病,比如病毒或者微生物由此而傳播過來。
最爲知名的當屬艾滋病了,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本身是有HIV病毒導致,也就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之後,病毒會攻擊機體的免疫,最終導致個體的免疫功能受損,而免疫是我們身體應對各種疾病的重要途徑,一旦受損,那麼各種疾病蜂擁而至。而對於艾滋病,我們目前並沒有有效地治療手段,所以預防艾滋病堪稱兩性生活中的重要一環。
關於艾滋病,傳播途徑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儘管在曾經一段時間,國內艾滋病的血液傳播佔據較高比例,但是近些年來隨着生活水平提高,性傳播已經成爲了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方式。
這種情況下,兩性生活中做好艾滋病的防禦就很有必要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性傳播艾滋病是一箇重要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爲高危性行爲可能會破壞腸道,因此更容易導致病毒因此入侵。但是即便如此,異性性行爲依然可以傳播艾滋病,所以不容忽視。
類似的嚴重性傳播疾病還包括梅毒、淋病、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和腹股溝肉芽腫等,這些一定要重點關注。
可能有人會說,艾滋病這東西屬於比較罕見的,咱也沒有這艾滋病,所以不用防護?
其實還有另一類相對低毒性,但是依然有影響的病毒,典型的是HPV。
HPV是human papilloma virus的縮寫,中文翻譯過來就是人乳頭瘤病毒。而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不是因爲它長在乳頭上,而是因爲被它感染之後,會導致鱗狀上皮細胞增生,形成類似乳頭狀的瘤樣結構,所以叫人乳頭瘤病毒。
那麼,HPV的一箇重要特徵是嗜上皮性,換句話,HPV主要感染上皮組織,比如我們的皮膚和黏膜。那你一定會意識到,上皮組織是我們人體的基本組織,那麼這HPV一定可以感染所有羣體,而非目前大家重點關注的女性。
沒錯,這也是我一直觀察到的一箇現象,就是現實中,好像關注HPV的主要是女性羣體,這是不合理的,因爲HPV面前,男女都一樣。
比如一份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的調查顯示,在生殖系統HPV感染方面,其實男女比例都差不多。
如上圖所示,無論是高風險型還是低風險型的HPV,男女都有相當的感染概率,甚至在不少分型裏,男性總體的感染率還要比女性高一些,有點喫驚吧?
HPV的感染會引發宮頸癌,這是不少人熟知的內容。這一點的確是目前不少研究支持的,比如研究認爲,高達99.7%的宮頸癌與HPV感染有關,而宮頸癌是我國女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三的存在,僅2020年,就造成了我國今6萬人死亡。HPV之所以能引發癌症,可能是因爲某些型別的HPV持續感染而引發了癌前病變,且這種病變往往會經歷多年的發展才導致宮頸癌,因此也導致很多人忽視HPV的風險。當然,HPV對人的風險不止是宮頸癌,目前還發現HPV可能和其他一系列疾病乃至相關癌症有關,比如口腔、咽喉、皮膚和肛門等,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論證這一點。
因此,對於HPV來說,依然需要進行防護,最常見的是HPV疫苗。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微生物,雖然不屬於性病病毒,但是依然會出現傳播,比如幽門螺桿菌,這是首個被確認爲引發胃病的病毒,打破了傳統認爲胃病是喫壞了之類的認知,讓人們意識到,哪怕是腸胃如此嚴苛的環境,依然有微生物可以存活並引發疾病。而接吻是可以引發幽門螺桿菌的傳播,從而導致原本沒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也被感染。
同樣還包括乙肝的疾病,主要是通過唾液等方式傳播,所以如果有乙肝的情侶,那麼也要悠着點。
所以,在日常兩性生活中,其實要做好很多防護的。